联系我们: 0371-69682111 咨询电话:0371-69682333
    二十四节气|冬至
    来源:本站  时间:2020-10-14 08:45:06  
    每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。冬至又称冬节、贺冬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,与夏至相对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气。 古人云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

            每年太阳到达黄经270°时为冬至。冬至又称“冬节”、“贺冬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,与夏至相对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气。
     
            古人云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     
            冬至这一天,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,开始进入数九寒天。俗话说: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。冬至以后,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,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。
     
            冬至后便开始"数九",每九天为一个"九"。到"三九"前后,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,天气也最冷,所以说"冷在三九",而"九九"已在夏历一月、二月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,因此称"九九艳阳天"。
     
    今年冬至2017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五
     
    冬至三候
    一候蚯蚓结

    阴气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
     
    二候麋角解

    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
     
    三候水泉动

    阳气初生,山中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
     
    冬至民俗
    【馄饨面】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。
     
    【饺子】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这种习俗,据传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     
    【红豆糯米饭】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相传,共工氏有不才子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疫鬼最怕赤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,用以驱避疫鬼,防灾祛病。
     
    【酿酒】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,姑苏地区有俗语云:"冬至如大年"。传统的姑苏人家,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,冬酿酒是一种米酒,加入桂花酿造,香气宜人。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,还会配以卤牛肉、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。在寒冷的冬天,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,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。
     
    【麻糍】麻糍,是浙江,江西的特产,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、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。麻糍阴干后蒸、煎、火烤、砂炒皆宜。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,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,其原料为上好糯米、猪油、芝麻、花生仁、冰糖等。麻糍香甜可口,食后耐饿,有着甜、滑的口感,且软韧、微冰。成品色泽鲜白,滑韧透明。
    冬至传说
           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,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,寒风刺骨。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,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矫耳汤”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服食后,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是故形成“捏冻耳朵”此种习俗。以后人们称它为“饺子”,也有的称它为“扁食”和“烫面饺”,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。
    冬至九九歌
    一九二九不出手;
    三九四九冰上走;
   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;
   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;
    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     
    冬至养生
    固先天之本,护后天之气】冬至气候趋寒,天地阳气潜藏,应之人体,冬季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。因此,这个季节的养生应以固护脾、肾为重点。
     
    重在养心】冬季养生,要静神少虑,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避免长期“超负荷运转”,防止过度劳累,积劳成疾。
     
    起居有常,食补有度】冬令时节要合理安排起居作息,保养神气,多穿衣服,注意保暖。不适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,饮食调理上,要针对不同的个体,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,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。